别让昵称成为限制孩子成长的“奶嘴” |
|
| |
$demons$
实话实说 主讲人:李女士 李女士坐在我的面前,把女儿咪咪从3岁到17岁判若两人的表现一一再现。 场景一:咪咪3岁的时候跟着妈妈去办公室玩,当看到妈妈的同事吴奶奶说话时干咳了一声,就赶忙将一个水杯递到了吴奶奶手里,还奶声奶气地说:“吴奶奶,喝点水吧。”吴奶奶感动地说:“这孩子太懂事了,真知道心疼人。” 场景二:在北京翠微商场,一个几乎与真娃娃一样大的洋娃娃吸引了咪咪的兴趣。李女士问了价格之后,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这么贵!”然后她扭头问女儿:“咪咪,要吗?”咪咪懂事地摇摇头。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为妈妈不给自己买奥特曼,而大声哭闹。男孩的妈妈满头大汗地想把儿子从地上拉起来,可男孩却不停地打滚踢蹬。男孩的妈妈筋疲力尽地指着一旁的咪咪说:“小祖宗,快起来吧!你看妹妹多懂事。” 场景三:爸爸和咪咪商量:“宝贝,爷爷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在外地医疗条件不好,身边也没有人照顾。我和妈妈商量,想把爷爷接到北京,住你的小屋,给你在客厅打个隔断,买个新床怎么样?”已经17岁的咪咪立即撇了撇嘴:“不嘛!能不让爷爷来吗?他在外地不是有房子嘛!先别说爷爷的事,我去韩国旅游的事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旅行社催着交钱呢!”李女士说:“宝贝,这几个月咱们家的经济有点紧张,你的学费、食宿费、学钢琴的费用、爷爷的医疗费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现在已经拿不出你的旅游费用了。”“你的卡不是能透支吗?先透支些钱让我去旅游,下个月你再还呗!”“你一个中学生,旅什么游啊?将来上了大学再玩不行吗?”“人家就想现在去!你们口口声声说爱我,我一点看不出来!” …… 李女士认为女儿越大却越不懂事、越自私。“咪咪3岁的时候就知道帮我拖地,可是现在她却连袜子都不洗,就知道跟我们要钱!”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便问李女士:“咪咪有大名吗?”“有,叫郝思学。可是我们在家都不习惯这么叫她。”“你们平时称呼孩子什么?”“称呼多了,‘宝贝’是我们叫的最多的,另外还有宝宝、小宝儿、贝贝、心肝儿、妞妞、小猫等等。女儿小时候很懂事、学习又好,我和她爸爸疼都疼不过来。因此,女儿4岁那年我和她爸爸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家三口团聚了,我们就变着法地给女儿起不同的昵称。我和她爸爸都是干脆利落的人,说话也都粗声大气,但不知为什么,一到女儿面前,我就温柔得不得了。别人都说听我叫‘宝贝’很肉麻,但女儿却似乎很受用,很愿意听我们叫她的昵称。就这样女儿的昵称我们一叫就是17年。” 我听了之后,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说:“其实,女儿就是这样被你们给叫‘小’了!所以才越来越不懂事。”听了我的话,李女士吃惊地看着我,不解地问:“昵称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吗?”我用力地点了点头说:“别看昵称是个生活细节,但反映出来的却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你们一直把她当成一个小宝贝,没有随着年龄增长教会她简历责任心与感恩意识,而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 |
上一篇: 别把您的孩子比矮了 下一篇:没有了 |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