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心理健康 |
|
| |
$demons$
很多人对“人格”这个词感到陌生,在心理学上,人格是否健全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人格”实际就是“个性”的同义词,它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和心理活动的特征两方面,前者指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如动机、需要、兴趣、信念、价值观等,后者指一个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特点 ,如智力、品质、性格、气质等。健全的人格就是具有健全的心理生活者的人格,也就是对生活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人格不健全者,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以及自身应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因此存在持久的人际和心理冲突。 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我在门诊咨询中对此真是感触良深。轻者如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重者如各种神经症,几无例外地都有人格的缺陷,如抑郁症者的自我强求,强迫症者的刻板思维、谨小慎微,社交恐怖症者的自卑、敏感、多疑,疑病症者的过度自我关注 尽管很多人的自身条件很好,却无法接纳自我,心灵处于炼狱般的煎熬中。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健全其人格,使其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善待挫折,接受自身不完美的现实,并能客观地认识社会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潜能充分释放,现实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和成功。 | |
上一篇: 个性诊断助心身健康 下一篇:怎样培养孩子的早期学习习惯 |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