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气质 |
|
| |
$demons$
最近,接触了几位年轻的妈妈,一起聊天时,话题很自然就切入了各自的“育儿经”。当我问到,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什么是最值得关注时,妈妈们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气质。的确,“三岁定八十”,从小培养形成的品性习惯贯穿了人的一生,对个人的前程命运至关重要,无怪乎,妈妈们都要将关注点聚中于此。 提升EQ指数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先天遗传是一方面,但后天成长的家庭和环境因素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并且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要想使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父母必须从个性初步形成的婴幼儿时期起,就重视好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塑造,以及情商(EQ)培养。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①加强亲子间的情感沟通和联结加一小故事进行说明 研究表明,亲子之间沟通较少,情感的疏离及否定的表达,可能使孩子大脑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容易出现诸如情绪抑郁、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而积极的关注、赞赏鼓励,以及富于情感的语言和身体语言,却能刺激大脑5-羟色胺系统的发展,使孩子的情绪更趋于稳定,孩子因而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别看这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②接受孩子的负性情绪加一小故事进行说明 每当孩子不高兴,和父母哭闹撒气时,不少家长总会很焦虑,不是讲道理就是高压政策,结果往往却是,此后,当孩子一出现负性情绪就会产生担忧,不信任自己的感觉,继而自责、内疚,因此,更加剧了原有的负性情绪,这样的孩子,长此以往,往往因无法建立自信而缺乏自我力量。 也有相当部分的父母(特别是溺爱和过度保护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负性情绪总是束手无策,孩子一不高兴,哭闹或不听话,他们就焦虑和烦躁,赶快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如食品或玩具等)来转移孩子的情绪视线。可是,习惯于这种抚慰方式的孩子,往往学习不到如何应对挫折,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长大后在社会适应方面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对于孩子的负性情绪,家长应该鼓励他们正视自己内心的感觉,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真实感受。如果孩子在发脾气,不要过分批评和教训他,你可以平静地告诉他:我感觉你在生气,我想你一定有理由这么做,可不可以说说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这样一来,一方面,孩子因得到理解和尊重,就会反过来尊重自己,尊重父母,从而阻断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孩子也从父母的良好示范中,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靠情绪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让孩子体验和接受一些负性情绪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孩子生活的世界就不真实和完整,对他将来适应社会可能会造成潜在的威胁。所以当孩子再哭闹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哄孩子,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牵制或激怒,相反,父母应该尽量保持平静,包括心情、语气和态度,接受孩子的情绪反应。 比如,小惠的妈妈初次带她来见我时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她才七岁,天天放学回来不想写作业,乱发脾气,你越说她的脾气越大,愁死我了!”面对女儿的坏脾气,她讲道理没有效果,训斥情况更糟糕,女儿能哭上一晚上,把她的心闹得七上八下的。经过询问我们知道小惠哭是觉得累,害怕写不完作业老师骂。经过我们辅导,以后小惠回来又哭闹时,她的妈妈不再训斥她,而是平静地对她说:“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是在担心完不成作业,你能做好的,妈妈相信你。不过你难过、想哭的话,还是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哭,听说这样可以增加你的肺活量,对你是有好处的。”这样孩子得到了理解安慰,更没有因为哭闹被妈妈责骂,情绪很快就平静了。几个回合下来,她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哭闹了。 |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投彩,请先调整您的心理状态 |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