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学学科规划发展状况 |
|
| |
$demons$
三、“十五”期间心理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及简要论证 “十五”期间,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社会与区域心理学研究,教师教育中的心理学研究和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开发。 1.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促进 在这一领域,我们鼓励研究者从两个方向来做具体研究:一是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生思维品质研究,二是儿童青少年信息加工特点的实验室研究。 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生思维品质研究 目前,信息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卓越的思维能力。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思维的本质及其促进手段就成为学术研究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讲,个体之所以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通过思维解决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因此,“增进学生思维能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为了完成好这个教育目标,了解思维的实质与构成,制定评价思维的工具,发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就尤为必要。 当前,对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思维的成分、品质、机制、训练、发展模式、评估方式及生理基础等论题上。其中,思维品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思维的个体差异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思维个体差异体现在思维品质的衡量上,应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特点做细致的研究。根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为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一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入研究以下问题: A对思维品质进行动态的研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思维活动的本质与过程着眼,进一步丰富思维品质理论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B关于学科能力结构与发展的研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必须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渗透在学科教育中进行,这是促使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构成、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最直接的理论指导。 C关于中小学生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此,开展对教师素质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其教学方法,是解决学生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途径。 D关于学生能力的测量与评价问题的研究。学生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是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开展对学生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工作,首先要解决测评工具的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是很薄弱的,除了翻译、修订了少量国外的和能力测验之外,我国研究者自行编制的工具还非常少,而且现有的测量工具与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相去甚远,因此,开发、编制适应我国教育实际的学生能力测评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青少年信息加工发展特点的研究 本世纪60年代兴起了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将心理过程看作序列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取得了很多成果。已经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学科联合起来,在高度跨学科的基础上研究人的乃至机器的智力和认知。这门新兴学科已处于当代科学前沿,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密切有关,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由于认知科学与认知心理学在研究范围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心理学成为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对认知科学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儿童青少年信息加工速度的发展特点: | |
上一篇: 躯体化及其意义的探讨 下一篇:应对认知障碍,大脑另辟新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