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血压”的阴影 |
|
| |
$demons$
霞是某医院的护士,今年26岁。年纪轻轻,她却因高血压辗转中西医门诊一年半,而且对所有的治疗免疫,她无法上班,精神十分痛苦。 抱着一线希望,家人带她来看心理医生。我详细地了解了她的发病经过:她的奶奶因高血压中风瘫痪多年,她父亲也是高血压患者,一年半前因酒后驾车脑溢血死亡。父亲的死对她打击很大,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非常疼她,从上学到工作以及婚姻,都是父亲一手替她安排,所以父亲是她的“天”。现在,天塌了,尽管丈夫对她很体贴,但她总觉得失去了依靠,心里空落落的。这以后,病房里先后有几位高血压患者病危去世,她闻之色变,突然想到量一下自己的血压,不量还好,一量160/100mmHg,立即感到头晕头疼,浑身难受,反复测量血压,不料越量越高,旁边同事的惊叫更捅到她的心病:“你家是不是有高血压遗传基因呀?这么年轻血压就这么高!” 这以后,她无法上班了,天天看病,检查血压总高,但降压药对她失效,她整天忧心忡忡,烦躁不宁,包括CT在内的检查做遍了,血磁治疗也无效。她又转求中医,开始还有好转,时间不长又成老样子。几千元的医疗费没有成效,家里一筹莫展,医生也倍感棘手,介绍她来接受心理治疗。 据她的情况,我做了“疑病症”的诊断。她是学医的,我就用血压的生理病理知识来建立她的认知治疗:“人的血压高低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心情过分紧张时血压也会升高,由于您父亲去世,心理处于应激期,加之有些害怕,所以第一次测量血压偏高,在你的疑病素质影响下,你陷入了恶性循环,心情越来越恶劣,血压也就居高不下”。接着又用高血压的症状特点让她自己推翻自己的诊断:第一,她的头晕头疼等症状在忙碌时减轻甚至消失,而闲暇无聊时加重,与高血压的情况不符;第二,降压药对她无效。我也对她进行了个性分析,使她认识到由于自己从小娇惯,什么事都依赖父亲,现在突然失去了依靠,所以心里没有了安全感,导致对健康过度关注,发生疑病症。 几次心理放松治疗和小组互助谈话后,霞的血压很平稳,她感到自己没病了,爱说爱唱爱笑;接着针对她的工作环境进行了系统脱敏治疗,她的对高血压的恐惧大大减轻。第六天,她返回外地家中,当时还有些紧张,怕复发,我嘱咐她要减少自我关注,多关心孩子和丈夫,精心作好护理工作,这是完全康复的关键。 当然,霞要真正获得心理健康,还需要长期坚持积极心理的调整。 |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