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时代——“你们配做我的父母吗?” |
|
| |
$demons$
文/闫春玲 帮助孩子成功,毫无疑问是天下父母生命活动的主要意义。没有孩子时,想的是成就自己;从打算要孩子的那一刻起,成就孩子、为了孩子就成为人们生命活动的权重。但在《好父母坏父母——亲子关系沟通技巧》一书中,教育专家卫亚莉在引言中,以孩子的口吻劈头就问:“你们配做我的父母吗?” 且让我们冷静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既然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或者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为什么孩子不能拿自己的父母与人家的父母比较?事实上现在的孩子早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人家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为刘亦婷花了多少心思?刘亦婷多光彩、多优秀,而我怎么就这水平?难道父母没有责任吗?卫亚莉凭着多年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经验了解到:孩子的发问其实很有道理。在上千个病例中,她发现:在有着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疑病、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失眠、厌食、厌学恐学、网络迷恋、离家出走、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孩子中,虽然引发他们心理障碍的诱因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问题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父母营造的不恰当的家庭亲子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孩子致病,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这两本书其实是两本告诉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优点,“点石成金”(在书的前言部分,作者以石头的遭遇来比喻孩子的遭遇,非常精彩贴切,这个比喻有催人警醒的力量),以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孩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南。两书是一个整体,记录了整套营造完美亲子关系的方法。 据说卫亚莉的心理教育巡回报告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受欢迎。这两本书保留了她演讲的风格,清新流畅,很好读。亲子关系的理论不是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更着眼于教家长如何去应用这些理论,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因地制宜地应用。她把父母对孩子的引导疏散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这样不会因为父母太过唠叨而引起孩子的反感,是父母的行动而不是语言引导了孩子,对孩子起着模范作用。 由于作者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书中能以精彩贴切的本土例子对那些国际上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理论作分析解释,从而使我们中国的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在目前讲亲子关系或者讲家庭教育的图书中,一类直接翻译了国外著作,这些书中的例子与我国的家长们遇到的情形大不一样。而本书弥补了这个缺陷。家长可以从中获益,孩子也可以自己从中获益。特别对于那些纠结于青少年心中、难以启齿的性问题,书中做了明确的解答。 有人说:虽然人们都生活在21世纪,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水平却分属于不同的时代,有的人还停留在很早以前的世纪。为人父母者教养子女恐怕也存在这样大的差距,阅读好书是可以弥补这种差距的。 |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好父母,坏父母?亲子关系沟通技巧》 |
|
文章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