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有人说,“能够说得出来的痛苦不叫痛苦”。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和美人……可是又有谁能够真正读懂他对自己的密友所说的:“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
的确,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企业家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而扑朔迷离。
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时刻挑战着我国企业家的心理承受极限。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自社会机制的完善,主要依托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均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旧的秩序剪不断理还乱,新的规范千呼万呼始出来,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靠潜规则和权谋,换言之,财富的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有“原罪”色彩。“中国首富村”缔造者禹作敏的人生悲剧便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在中国一步步走入市场经济的巨变时代,每一位个体都可能处在禹作敏一样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眼力、智力和良知的考验,是追求公平还是暗箱操作?是追求诚信还是出卖良知和道德?走钢丝,擦边球,惊涛骇浪,大浪淘沙。但具有非常讽刺意味的是,道德是有道德者的枷锁,正是那些道德感、责任感强的企业家才会因此发生心理危机!
商场无常,危机四伏,企业家与焦虑始终相随。市场不相信眼泪!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经营微利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企业家时常有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末日感。特别是面对自己业已取得的成功,他们开始变得优柔寡断。在采访中,不少中年企业家坦率地承认自己常有不安全感,对自己的重大决策缺乏自信,因为太害怕失败了!一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企业家却这样慨叹道,“我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疯狂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背运的企业家在竞争中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境遇时,心理便会走极端,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1993年,广东省茂名市年仅29岁的企业家冯永明在自己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遗书中留下了一行触目惊心的文字:“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职业特殊,注定饱尝世态炎凉。心理学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其实,商场如战场,在这里,“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从他们涉足商场的那一天起,就多多少少都会体验人生况味!注定要咀嚼“孤独”一生!
工作千头万绪,常使企业家身心交瘁。搞经营,需要创业者完全地投入,资金、项目、人员、市场,一切都需要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的确,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业家往往不堪重负。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不得轻松。正因如此,企业家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当这个压力超过他能够承受的极限或接受极限,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不少企业家工作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生活没有情趣,很少与人交流,抽烟、喝酒成为宣泄的方式,疲劳综合症如影随行,久而久之,倍感人生了无意趣,“心灵贫困得就只乘下钱了”,疲惫、焦虑、烦恼、无奈、失望、麻木等表情就会自然爬满职业经理人的面庞。
正因如此,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近七成受检测的企业家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陈述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更令人深思的是,近年来,在一些商界富豪身上出现的荒唐举动,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家庭生活不幸,心理易变态。2002年7月23日,浙江一家印务公司的老板张良,在妻子的3周年忌日的这一天,到妻子的坟上献了一束鲜花后在家服下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原来,几年前,他的妻子出车祸去世后,便渐渐患上了抑郁症,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抱着装有妻子照片的像框,一看就是十几个小时。事实上,中国的中年企业家多为事业型,而事业上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自我牺牲。“家庭与事业产生矛盾,我感到难以两全,内心一直备受煎熬。”乃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心态。失去天伦之乐的成功,难免会大打折扣。
传统的偏见,会加重心理负荷。调查发现,由于受光鲜的“精英角色”带来的双重人格影响,患上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患病,即便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也往往出于维持权威形象的考虑,也不愿去找心理医生就诊,结果留下了隐患。 |